2025年4月16日
-
IHS高中部 | “艺”韵传承—Art Center艺术与设计实践研学之旅
2025年3月13日,IHS Art Center 又一次组织别开生面的一天短期实践研学之旅,同学们首先体验了手工制作花砖的实践活动。接着,他们前往哲悟空间参观主题为“当·厦”的当代艺术展览,并到中国欧洲艺术中心参观冰岛艺术家的个人展。一整天丰富的活动,同学们受益匪浅,不虚此行。
在上午的行程中,同学们进行了花砖手工制作。在这充满创意与趣味的工程中,他们了解了厦门水泥花砖的历史与制作工艺,并且体验了传统花砖手工艺的独特魅力。下面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的风采。


同学们对于花砖制作,有丰富的收获与体会。
第一次了解到花砖艺术,我觉得十分有趣,用金属制成图案再用水泥填色,最终凝固成自己的艺术品,十分有趣的小手工。因为春天来了,所以我就以春天为灵感,制作了关于春天的花砖,环境也舒服,阳光明媚。
 |
 |
 |
 |
通过这次研学的实践和学习,我认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自己动手制作花砖这一项实践活动。在之前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过程中,我有做过一些简单的对于闽南花砖的调查和思考,但是没有想过一个个美丽的花砖的制作过程是如此的复杂。在体验过程中,我也明白了,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和学习一些艺术文化知识。

下午第一站,同学们来到了沙坡尾的哲悟空间,参观主题为“当·厦”的当代艺术展。该展览聚焦厦门当代艺术家,通过不同形式的作品体现他们在当下时代的探索、情感体悟和艺术思想,反映了厦门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蓄积、持续创新以及向海外发展的潜能。

同学们对这个展览非常感兴趣,对于其中的作品也有诸多的理解与体悟。
下面这幅画出自现代艺术家赵小黎之手。他和几百甚至几千个有职业或无职业的人去进行创作,在主图之下,可以看得出有文字、图案,甚至有故事。画布左侧方的女人有多种颜色的截图,可见颜色彩搭配的精确和美感。

凝视下面这件作品,很难想象它主要材质是蜡烛。蜡烛在高温下幻化成了奇妙的载体,流淌的蜡液如同汹涌的岩浆,肆意铺陈在棕红色基底上,凝固出自然且富有张力的纹理。
面具造型居于中央,蜡体塑造出它古朴又神秘的轮廓,孔洞后的黑暗仿佛藏着无尽秘密。金属齿轮、链条嵌入其中,带着工业风的冷峻,与温润的蜡质形成强烈反差,似在诉说着机械与自然的碰撞。珍珠、彩色碎块和花瓣点缀四周,为这份冷峻增添了几分柔美与浪漫,如同在冰冷世界中绽放的希望之花。
这件蜡烛艺术品,不只是创作者灵感的具象化,更像是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窗口,让人沉浸在材质与创意交织的魅力之中。

第二站是“当厦”现代艺术展。我拍下来了几个我觉得很有趣的作品。第一个是面对墙坐的小人,墙上的金属脸是小人的脸,我觉得很有意思。第二个是古箱子上的一个面具雕塑,十分华丽且富有美感。


在这次展览中,我觉得那幅用国画创作的作品很有趣。国画经常描述山水景物等,但这幅作品在国画的基础上添加了现代艺术的气息。在不失去国画原本的山水气息上,成功的融入了新元素,而且一点都不违和。

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化石和天空,用了贝壳来点缀,把画面从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立体的感觉;五颜六色的贝壳成为了画面的点睛之笔,天空和地面形成了对比色,画面十分的饱满;不同的材质形成了不用的效果,使得画面很丰富。

最后,同学们来到了中国欧洲艺术中心,并幸运地遇到了正在举办个展的冰岛艺术家。同学们与艺术家进行了深入地交流,深入理解到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背后深刻的含义。

同学们对于展览十分感兴趣,并与艺术家深入探讨了作品和艺术等主题。
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这位冰岛作家的作品,我认为他的作品更偏向意识流、更抽象。他的作品结合了中国材料,例如使用墨水、毛笔作画等。但我最喜欢的是他在布料上使用紫色颜料画的蛇形图案,我认为这更像是从下往上看蛇的腹部,游走的线条像是蛇在爬行。它让我感受到,艺术不一定需要写实,抽象的艺术一样可以传递想法。这也给我了一些灵感——我也想使用不一样的布料,并使用不同颜料创作。布料本身的褶皱感,结合颜料风干后形成的褶皱,能产生不一样的层次效果,更有立体感。

那天研学活动,我和艺术家聊了聊他的作品。我问他:“您这幅画到底想表达什么?”他指着画面说:“你看这块颜色,我画的时候想到了游动的鱼群和海浪,那边还有点像人脸轮廓。”见我有点懵,他笑着解释:“其实不用纠结我的想法,你觉得它像什么就是什么。同一块颜料,我看是鱼眼睛,你可能会看成一颗种子——这才是看画有趣的地方!”
我又好奇地问:“您动笔前就想好整幅画的样子了吗?”他摇摇头:“刚开始只有个模糊感觉,画着画着突然就有了灵感,出现了具体的形象。很多惊喜都是随机发生的,最后拼成了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效果。”

逛展是最有意思体验,我可以通过画作感受到艺术家的想法、力量和情感,这不仅有是个很有趣的过程,还使我收获良多!

经过此次艺术研学实践,同学们不仅燃起对艺术与设计的探究热忱,更深化了对艺术创作本质的认知。IHS高中部将持续开展此类艺术研学项目,让更多学子通过亲身体验,来实现艺术创作领域的知识内化,构建起多维度的成长赋能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