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AI,老师为何要先“卷”一步?厦大教授给华锐老师们上了一堂课…

4月25日下午,华锐有幸邀请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、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林子雨先生,为全体老师们带来主题为“人工智能大模型概念、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”的分享。

这是一场引人深思的讲座。当不少人还在焦虑是否会被AI取代时,华锐的老师们已经先行一步,把AI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。

作为一所“面向未来的学校”,学习人工智能绝不只是学生们的任务,它更是华锐老师们每天的必修课。

所以,当孩子们都放学后,老师们却做回了学生。他们早早就到剧场“抢”好了位置。蔡林学校和滨海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。

讲座伊始,林教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,从早期的简单算法到如今功能强大的大模型,层层递进地揭开了 AI 技术的神秘面纱。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专业概念,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演示,展示了大模型处理海量数据的高效与精准,让在场的老师们对这项前沿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在教学应用环节,林教授重点分享了AIGC及智能体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。他分别介绍了几款流行的人工智能软件,如 deepseek、豆包、Kimi 在应用方面的优势和劣势。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软件的应用,林教授还分别进行了现场演示,让老师们现场感受几款人工智能软件的差异。林教授特别指出,人工智能软件若运用得当,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智能备课,快速生成优质教案或PPT;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作业;还能在课堂上实现实时互动,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。

“AI不是教师的竞争对手,而是得力的教学助手。” 林教授在讲座中着重强调,“它能帮助我们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,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育人工作中。”

这场干货满满的分享让老师们收获颇丰,也为学校未来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。

老师们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让他们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,未来将积极学习并尝试运用这些新技术,努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教师。

作为 “智慧校园” 建设的重要环节,华锐借此次讲座开启新征程,后续将开展系列教育信息化培训,深度融合AI技术与学科教学,用 AI 赋能教学管理,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学校着力打造学习型校园,全力支持教师专业成长,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,努力构建更优质的教育生态,为师生创造更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。

AI时代,我们更要回归“培养什么样的人”的根本问题上。华锐的答案也很明确:培养未来领袖型人才。所以,华锐的老师们就必须先“卷”一步,主动拥抱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时代。

当孩子和老师一起拥抱瞬息万变的AI时,未来的教育、教育的未来,便有了具象的模样。